《封神演义中的阵营倒戈现象解析》
在《封神演义》的世界里,无论是仙界的阐截之争,还是人间的商周更替,本质上都是一场场激烈的战争。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就是总会出现临阵倒戈或叛变投敌的情况。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某些人价值观不够坚定,因此才会在关键时刻改变立场。有趣的是,有人一生只倒戈一次,有人却反复横跳数十次,实在令人瞠目。
在这场封神大战中,仙界有三教势力卷入,人间则是商周两大阵营的对决。西方教虽然只有两位高层人物出场,但立场始终如一。阐教虽号称正教,截教虽被视为良莠不齐,却都出现了叛徒。商朝方面,李靖、黄飞虎、邓九公等名将相继投奔西岐。令人惊讶的是,周朝阵营竟无一人叛变!
这确实出人意料。古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黄飞虎投周时,其部下黄明就曾以君不正,臣投外国相劝。按理说,连年征战之下,若周国民怨沸腾,武王也很容易被视作穷兵黩武的暴君。要知道,当时的西周虽然顺应天时,但实力远逊商朝。西伯侯不过是商末四大诸侯之一,即便麾下有200镇小诸侯,也只占天下四分之一的力量。闻太师初次征讨西岐时,仅派二流将领晁田率三万兵马,足见其对西岐的轻视。
展开剩余66%商周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出现在金台拜将之后。此前西周伐崇侯虎只能算小打小闹,直到姜子牙拜将时双方才势均力敌。而当周军突破金鸡岭后,战争性质已演变为灭国之战。即便如此,周军仍无必胜把握。除了虚无缥缈的天数外,西周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
仙家势力方面:商朝有万仙来朝的截教鼎力相助,周朝则获得阐教和西方教支持。截教金仙数量以千计,完全碾压对手。通天教主的修为和阵法造诣,更在元始天尊之上。
军力对比更为悬殊:周军60万看似强大,但与商朝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单是三山关一地,就先后为商朝贡献了50万精锐(邓九公、张山、洪锦、孔宣各率大军)。而西周东进路上还有七座雄关,保守估计每关驻军10万,合计70万之众。此外,渑池张奎部5-10万,袁洪20万,朝歌守军30万,商朝总兵力远超百万。
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周朝为何能最终取胜?
首先,仙界高层的胜利决定了人间战局。元始天尊联合老子、准提、接引三位圣人,在诛仙阵和万仙阵两役形成四圣围剿通天的局面,锁定胜局。
其次,周军越战越强。姜子牙指挥的军队战无不胜,这种连胜效应既化解了内部矛盾,又积累了巨大声望。到孟津会盟时,武王已成众望所归的盟主;纣王自焚后,姬发自然成为天下共主。
最后,战争本身就是最好的筛选机制。正如杨戬所言,周军三十六路征伐、数百场恶战,忠良尚且战死,遑论心怀二心者?持续的高强度作战,让将士们无暇他顾;残酷的战场环境,自然淘汰了意志不坚者;而坚定的信念,更让全军上下保持思想统一。即便真出现过叛徒,作者为维护周军正义形象,也不会如实记载。
(未完待续)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