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献记载,夏朝从盛转衰的关键时刻出现在夏朝第14任君主孔甲的统治下。《国语·周语下》明确写道:“孔甲乱夏,四世而陨。”这表明孔甲的治理直接导致了夏朝的衰败。
孔甲原本是夏朝第11任君主不降的儿子。不降因性格暴躁、行为不定,认为孔甲不适合继续统治,于是将帝位禅让给了他的弟弟扃。之后,扃开始执政并治理国家。扃执政了10年后,不降去世,18年后,扃也因病去世。但临终时,扃并没有将帝位传给孔甲,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廑(即胤甲)。帝廑即位后,将都城迁回西河。廑在位期间,出现了“十日并出”的天象现象,当时的人民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就在那年,帝廑去世,孔甲继位。
孔甲继位时并未得到父亲不降的同意,直到两任君主之后,经过了26年的等待,才终于继承了帝位。这或许促使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责任。尤其是他看见“十日并出”的天象后,深感是上天对人们不尊重天命的警告。于是,孔甲立刻对祭祀制度进行改革,旨在加强对天帝的敬仰,顺应天道。
孔甲的改革得到了朝野的赞许,许多人认为他顺应了民意,安抚了民心。甚至在《清华简·厚父》中,分析夏桀亡国的原因时,也将孔甲废弃的祭祀制度列为桀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孔甲在推行改革的同时,也忽视了对人的关怀,尤其是他作为君主的责任。他一方面为了取悦鬼神,极度铺张浪费,另一方面又沉迷于歌舞升平、淫乱无度。这使得各诸侯国纷纷反感,纷纷叛离,夏朝在盛极之后开始走向衰败,崩溃的迹象愈加明显。
展开剩余58%关于孔甲荒唐行为的记载虽然不多,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史记·夏本纪》和《吕氏春秋·季夏纪》里都有提到几件怪异的事,能让我们一窥他作为国君的荒诞行为。
其中一件事说的是,孔甲迷信天帝,认为天帝给予他的特别宠爱,赐予了四条龙来驾车。这四条龙分别来自黄河和汉水。孔甲和大臣们并不会饲养龙,于是请来擅长养龙的刘累,刘累答应为孔甲饲养龙并成为“御龙氏”。但没多久,刘累就杀掉一条雌龙,把它做成肉酱献给孔甲。孔甲尝后认为味道极美,便再次向刘累索要。刘累怕被发现,偷偷逃到鲁山一带隐居。这则故事虽然属于神话,但反映出孔甲过分迷信鬼神的荒诞。
另一件事是孔甲到东阳萯山打猎时,遇到天大风沙,迷失方向误闯入一家百姓家中。那家女主人正在生孩子。有民众说:“君王降临,是个大吉日,孩子必定福星高照。”也有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保福运,未来会有灾难。”孔甲听后,便说:“让我收养这孩子,谁敢伤害他?”于是把这孩子带回宫中。长大后,这个孩子经历一次大风,屋顶掉下一把斧头,砸断了他的腿。孔甲对此只能叹息:“这灾难是命中注定。”他为此作了一首名为《破斧》的歌,这也是最早的“东音”,遗憾的是这首歌没有流传下来。
孔甲在位9年后去世,由他的儿子皋继位。皋在位11年,史料上没有太多关于他的政事记载。皋去世后,儿子发继承了王位。在发即位时,夏朝虽然已衰败,但依然保持一定的强大,出现了“诸夷宾于王门”的盛大景象。但帝发在位17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桀继位,最终加速了夏朝的灭亡。
——本文摘自李琳之的《晚夏殷商八百年》。为了阅读的流畅,删去了部分注释。希望感兴趣的读者能参阅原著。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著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等十余部著作。其系列图书《前中国时代》与《元中国时代》以考古学与文献学结合的方式,勾画了公元前4000年至前1800年华夏大地的历史脉络。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