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想要成就一番伟业,单靠运气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过人的才能与智慧。即便拥有再好的先天条件,若没有真才实学,最终也难以有所作为。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战火纷飞。各路诸侯中,袁绍、袁术兄弟出身名门望族,家世显赫;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坐拥江东富庶之地;曹操更是朝中有人,家族势力庞大。相比之下,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名号,却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但刘备的运气出奇地好。他最初就遇到了张飞、关羽这两位勇猛过人的将领,三人桃园结义后开始招兵买马。在平定黄巾起义时,刘备立下战功,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县尉。虽然官职卑微,刘备却兢兢业业,勤勉尽责。可惜因不懂官场潜规则,未能及时上供,最终被革职。
展开剩余62%此后数年,刘备四处漂泊,先后投靠过袁绍、曹操等诸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他从未怨天尤人,而是默默积蓄力量。渐渐地,刘备麾下聚集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骁勇善战的将领,唯独缺少运筹帷幄的谋士。
当时天下有名的谋士大多已被其他诸侯网罗。就在刘备几乎要放弃时,他遇到了隐居山林的智者司马徽。刘备激动不已,甚至声泪俱下地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但司马徽婉言谢绝,表示自己才疏学浅,只愿隐居山林。
就在刘备心灰意冷之际,司马徽却给了他两句至关重要的建议:卧龙、凤雏,可安天下和识时务者为俊杰。前一句为刘备指明了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旷世奇才;后一句则告诫他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刘备只理解了第一层意思,成功请出诸葛亮和庞统,最终实现三分天下。但他未能领悟第二句话的真谛:当刘表要将荆州相让时,他执意推辞;刘璋邀他入川时,庞统建议除掉刘璋,他却因同宗之情拒绝;关羽遇害后,他不顾国力空虚执意报仇,最终惨败。这些决策失误,都源于他未能真正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若能参透这一点,或许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