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博会上,宁企全球首发先进高光谱成像相机
粉笔灰冒充面粉?“天眼”一拍现原形
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两堆白色粉末摆在眼前,普通的相机只能‘所见即所得’,但高光谱成像相机能‘照’出来分别是粉笔灰和面粉。”9月17日,南京看视界智能科技CEO潘峰用一个简单的例子,道出了高光谱成像相机的独特价值,“它就像‘二郎神的天眼’,能一眼看透是孙悟空变的小庙。”
这样能看见“不可见”的“天眼”,看视界刚刚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发布了5款,涵盖9通道实时荧光显微多光谱工作站、30通道可见光—近红外快照式光谱相机、100通道通用型快照式微型高光谱相机,以及12通道短波、9通道长波红外快照式光谱相机,均具备全球唯一性和领先性。
“通道越多,‘看见’得越精准清晰。”潘峰解释,不同物质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会形成独特的“光谱指纹”,而高光谱成像技术能捕捉到纳米级的波长差异,从而精准识别物质属性。
高光谱成像原理早在上世纪就被学界发现,但受限于技术和工艺,传统设备体积大、成本高、操作复杂,仅能应用于少数高端特种场景。而看视界此次发布的产品体积仅为传统设备的1/10,最小的仅拳头般大,成本更是大幅下降。
“关键在于思路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潘峰介绍,2010年,随着纳米加工能力提升,团队意识到可通过研发高光谱成像芯片,转化光谱信号。再将其置于镜头后即可实现高光谱成像,这为产业化打通了关键路径。此后团队持续攻关,直到2021年小有所成才落地南京。两年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微型、高速、高通量高光谱芯片已实现稳定量产,良率超90%;后续完成镜头设计并结合市场调研,推出此次首发的5款产品。
目前,9通道实时荧光显微多光谱工作站已和一家光学领域龙头企业签订代理合同,其他4款产品也在陆续对接高校院所和企业,“发布后,电话和邮件接了不少,主要是试用邀请。”刚从展会返回南京的潘峰与研发团队来不及休整,就迅速投入产品落地对接工作。
“未来,用相机‘照一照’,就能知道冰箱里食物的细菌种类、净化器过滤前后的水质指标;智能驾驶的摄像头,还能通过监测驾驶员皮下血液、血氧情况,判断是否适合驾驶。”潘峰描绘的高光谱成像应用场景充满想象空间。他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秉持“效率优先、务实第一”的原则,持续开发高光谱成像系列终端产品,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
南京看视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国际顶尖光学科学家团队创立,现拥有数十项全球领先专利,去年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